维基小说
  1. 维基小说
  2. 耽美小说
  3. 红楼之逆贼薛蟠
  4. 194、第一百九十四章
设置

194、第一百九十四章(1 / 2)


薛蟠盘算着把陶远威一家从辽东调来江南。夏婆婆喜不自禁。

魏德远却糊涂了,问道:“大丫头,纵然王总兵与王子腾连了宗又如何。”

“不知。”夏婆婆撇脱道,“问小和尚。”

薛蟠也一懵:“哈?您老怎么一副‘我知道你小子的计策,做的不错’的架势?”

“计策若成,便是给三爷弄来了实打实的大将。”夏婆婆笑道,“这个连世子都没有。”

“合着您老的反射弧绕地球三圈……”薛蟠撇嘴,“我说么,那么复杂的事儿您是怎么猜出来的。”魏家伯侄俩一笑。薛蟠乃慢慢的道,“太上皇并不怕手下人有私心,有点子私心反倒更好控制。王总兵与王家连宗,王子腾又是京中大员。托他帮忙升个职、或调个地方混资历为升职做准备,是自然而然的。所以江南就有了个空缺。金陵总兵可是二品大员呢,比陶老将军调离京城前略升一级。”

魏德远道:“纵然江南有空缺且须调陶远威离开辽东,也未必会这么调。”

“那个就靠荣国府了。”薛蟠道,“贫僧觉得贾家还有点本事。毕竟陶远威的外孙贾琏在扬州为官。”

薛蟠自是另有打算。贾代善的兵马朝廷至今收服不了,贾赦王子腾却是联手给国库送了一百万两白银。圣人必是愿意褒奖他们的。兵权紧紧握在老圣人手里。老圣人才刚在忠顺王府绝后事业上输了个彻底,肯定不服气。而锦衣卫人手有限,只监察百官、对绿林什么的没有兴趣。托他们的福,朝廷至今还没发现萧四虎与陶啸是同一个人。陶啸乃司徒律前真爱,萧四虎如今正与忠顺王爷打得火热。若想将陶家精准调到江南,就得让陶四舅自己当自己的情敌、自己跟自己争风吃醋闹翻天。脑补一下还挺有趣。

魏德远本有些迟疑。看小和尚胸有成竹的模样,还笑得贼兮兮的,不觉信了几分。

回到薛家,才刚跟小朱略说了说经过,忽有人进来回报:“蟠大爷,六老太爷来了。”薛蟠一愣。这老头是薛蟠曾祖父辈的,都七十多岁了,平素压根不出门。今儿是怎么了?忙亲出去相迎,请入外书房。

老头儿神色严肃,儿子搀着他慢慢坐下,示意将下人悉数打发出去。乃郑重其事道:“蟠儿,你老子外头有个女儿,如今在我那儿呢。”

薛蟠满头黑线。这不是明二舅的招数么?没有这样明目张胆模仿作案的。欺负贫僧身在江南不知道京城新闻怎么的?乃装模作样想了半日,问道:“她多大岁数,为何早不过来。”

六老太爷道:“今年十五。早先她母亲没说过父亲是谁。去年那女人染下风寒一病去了,临终前说给她的。”

薛蟠强忍住没翻白眼。不知她们家可住大明湖?眼见老头信得妥妥的,心想:现成的模板拿来套用就是。“老太爷,贫僧就不跟您老绕圈子了。我老子临去前告诉过我,他在外头还有二子一女。”六老太爷大惊!“三人是两个母亲,他自己悉数安置好了。两个兄弟同母所生,皆有产业;妹子也订了门不错的亲事。我老子没告诉人家自己的真实身份,只说是个在外头行商的大商人。且那两位姨娘都知道自己是外室,都没告诉兄弟和妹子。他们三个以为各自母亲是正经娘子,父亲去世。生两个兄弟的那位姨娘已改嫁——说是改嫁,其实是招了个男人进门。生妹子的那位姨娘还守着寡呢。”

半晌,六老太爷道:“如此说来,这就是那个丫头?”

薛蟠摆手道:“不是,那个才十二岁。故此我觉得这位有点古怪。不过,既然我爹本有前科,倒也说的过去。这样吧。她可有证物?”

老头忙说:“有,我带来了。”乃喊他儿子。他儿子从怀内取出一个小布包,里头包着些书信、环佩之类的。

薛蟠一瞧,字迹居然当真和薛老爹逼似。既已见识了十六的本事,这个也就不奇怪了。装模做样看了许久,道:“瞧着像是真的。”

六老太爷点头:“我瞧也是。”

薛蟠正色道:“我老子的意思极清楚,外室子女不得入族。不然,那两位兄弟早就进门了。故此这个妹子我不会许她认祖归宗的。”

六老太爷思忖道:“就依着你老子吧。我瞧这孩子极好,改日你见见。”

薛蟠道:“见自然是要见的,近日却不成。我还没想好怎么见呢。老太爷看这样行么。既是我爹的骨肉,我先派人接来、安置好宅院。日后挑个好人家嫁了。嗯,陪嫁我会给,但不会给太多,就意思意思。”

六老太爷一叹,道:“也好。”又说,“你老子看着憨厚,原来也做这些事。在外头撒了种,收进来何妨。”

薛蟠道:“我老子跟我说过。当年他与我外祖家结亲时议好了,妾室通房随便他纳,只不能有子。若有,须得抱来我母亲跟前。”六老太爷一想,依着王家的势力定下这条件说的过去,点点头。薛蟠接着说,“只是此事万万不可让我母亲知道,也不可泄漏给王家……额,不可泄漏出去。金陵人民传小道消息的本事太强了。”

六老太爷登时答应。乃议定过会子薛蟠就派车马上他们家去,证物薛蟠留着。

才刚送老头出门,薛蟠笑嘻嘻命人去请薛二叔回来。乃召集薛家全家,连三个小朋友一道,悉数聚到薛太太堂屋中。

薛蟠拍手道:“有个新鲜的笑话跟大伙儿说,烦劳各位务必保密、不说出去。若有谁觉得自己捂不住嘴,现在就可以出门左拐上隔壁玩儿。”

薛宝琴忙抢着说:“我能!”宝钗薛蝌都绷着脸说自己必严守机密。

薛二叔道:“你小子又捣什么鬼,快说。”

薛蟠说:“昨儿我才刚收到了舅舅的消息,京里头出了桩笑话。”遂将有人模仿忠顺王府的瑛小爷,拿着一大堆假证物去宗人府冒称老忠顺王爷遗珠说了。

薛太太又惊又笑:“竟有这等傻子,以为宗亲是好冒充的么?那可是满门抄斩的死罪。”

薛蟠道:“母亲别笑人家。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。京里头这个才出了多久?就有依样画葫芦的了。”便将方才六老太爷来的事儿掰扯一顿。

众人皆惊。

不待她们多想,薛蟠抢先说:“要说这骗子做事还挺上心的,那假书信的字迹委实跟我老子有八分相似。可她们就没想过,我老子行文质朴,日常写东西皆直白,没有那么些之乎者也哉、也没有华丽堆砌辞藻。真真只画了皮没画出骨。”

薛家几个长辈皆暗暗松了口气。薛太太笑道:“阿弥陀佛,你老子何尝会写什么辞藻,连睡梦里都算着账呢。”

薛二叔也摇头:“有此本事如何不好生做个买卖,竟当骗子。”

“可六老太爷被她哄得稳稳当当。我想着,老头都那么大岁数了,若知道自己让个小姑娘骗了,万一心情不好、给气病了呢?俗话说,家有一老犹如一宝,他老人家活着于我薛家整个皆好。故此我没跟他说实话,只扮作被假书信蒙过去的模样。回头打发人将那骗子接出来,安置到郊外小宅子。”

宝钗问道:“既然明知道是骗子,为何不报官?”


设置
字体格式: 字体颜色: 字体大小: 背景颜色:

回到顶部